
油茶籽均勻地倒入碾槽

放入油餅

曹小清用古法榨油

清油從油槽緩緩流下

古法榨出的茶油色澤透亮淺黃
在州門司鎮(zhèn)波水村,,一群年逾花甲的村民重拾古法榨油的家伙什,,重開了一座古法榨油坊,。榨油坊不采用任何現(xiàn)代化工具,,只依靠水力和人力,就榨出了一桶桶“致富油”,。臨近春節(jié),,州門司鎮(zhèn)波水村的古法榨油坊又重新熱鬧了起來,。
今年65歲的村民曹小清將收集來的油茶籽平鋪在灶臺上。今年的油茶籽產(chǎn)量不如往年,,每一顆油茶籽在曹小清眼里,,都來之不易。通過嚴格控制灶臺生火的熱度將油茶籽中的水分烘干,,這一步完成的好壞對最后的產(chǎn)量至關(guān)重要,。“第一道工序過不了關(guān),,以后的出油率都受影響,。”曹小清說,。
與曹小清一同開榨油坊的還有村里的其他10多名60歲以上的村民,,他們每個人都有著40年以上的榨油經(jīng)驗,,曾經(jīng)一起玩耍的“小伙伴”如今成了抱團創(chuàng)業(yè)的“老伙計”,。
他們將過去古法榨油的工具收集起來,缺失的部分就找木匠重新制作,。榨油坊外的水車和圓柱形的碾盤就是將烘干后的油茶籽碾成粉末的重要工具,。將油茶籽均勻地倒入碾槽,然后將卡住水車的楔子取出,,水車便開始轉(zhuǎn)動,,同時通過連軸將動力傳送到碾盤。
“都是祖宗傳下來的工藝,,用水做動力,,又省時又省力,你看磨得這么細,,比粉碎機還好,。”合理借助大自然的力量,,這是曹小清的祖輩們口口相傳的心得,。
溪水遞過接力棒,蒸汽粉墨登場,。將碾好的茶籽粉倒入蒸桶,,濕熱的蒸汽會讓茶籽粉油脂的流動性更強。此時,,曹小清和老伙計們也沒閑著,,他們需要在茶籽粉蒸熟前,將鐵箍里的舊茶包取出,,同時用稻草成放射狀編攏,,放入鐵箍內(nèi)為新的茶包做底子,。隨后,蒸好油茶籽粉將被包裹起來壓實成油餅,,通過油槽放入到整木鑿成的榨槽里,,裝上各種規(guī)格的木楔就可以開榨了。在重達幾十斤的撞錘和楔子的一次次的撞擊中,,一縷縷金黃的清油從油槽緩緩流下,,香氣頓時彌漫整個榨油坊。
放棄機械榨油,,回歸古法榨油,,曹小清和村民們有著自己的打算。通過古法榨出的茶油色澤透亮淺黃,,香味更加濃郁,,每斤的收購價達到了65元,比機械榨出的茶油每斤價格高出一些,。
村里的貧困戶也將撿來的油茶籽放到這里榨油,,依靠賣茶油,他們的平均收入也能達到一萬元以上,。同時,,將古法榨油這種傳統(tǒng)工藝與現(xiàn)代旅游項目相結(jié)合,也是他們60后鄉(xiāng)村“男人幫”在探索的路子,。
曹小清希望把傳統(tǒng)文化挖掘出來,,傳承下去?!皣也皇前l(fā)展鄉(xiāng)村旅游,,全域旅游嘛,我們想看能不能從這個里面吸引顧客,,到我們這里來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