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以藏品高“回購價”假象向老年人集資詐騙

來源:金鳳法院、長沙打非專線 編輯:陳如婧 2022-10-21 20:04:48
—分享—

老年人在退休后,想要通過購買收藏品等方式進行投資,,將現(xiàn)有存款保值,、升值,。詐騙分子抓住老年人想要投資掙錢、參與社交活動的心態(tài),打著“文化藝術品收藏”等幌子誘騙老年人投資。近期,,陜西省高級人民法院審判了一起相關非法集資案件。

2016年4月,,被告人秦某,、楊某某、謝某某共同協(xié)商在銀川成立收藏品銷售公司,,后被告人秦某聯(lián)系被告人白某某,、方某,5名被告人共同出資20萬元并假借他人身份注冊成立寧夏國藝典藏文化藝術品商貿(mào)有限公司,,以向社會公眾散發(fā)傳單,、撥打電話等方式,虛假宣傳所售錢幣,、紀念幣等收藏品價值,,夸大收益并承諾一定期限內(nèi)高價回購。

為騙取客戶信任,、炒作產(chǎn)品價格擴大銷售,,召開“回購返現(xiàn)會”對部分少量藏品虛假回購返現(xiàn),營造藏品升值,、公司兌現(xiàn)承諾的假象。

后5名被告人按出資比例分贓,,將所獲利潤按“銀川公司”出資比例入股,,復制成立同類型“榆林公司”,以相同經(jīng)營模式在兩地實行詐騙活動,,兩公司最終均以遣散員工,、關停公司,、銷毀賬目、負責人失聯(lián)而結束,。

2016年4月至2017年12月,,5名被告人共騙取96名在銀集資參與人投資款5413181元,案發(fā)前已返利49375元,,造成經(jīng)濟損失5363806元,,主要用于各自消費揮霍、投資經(jīng)營,。

法院審理認為,,被告人秦某、楊某某,、白某某,、謝某某、方某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使用詐騙方法非法集資后分贓揮霍,,致使集資款不能返還,犯罪數(shù)額巨大,,5名被告人的行為均已構成集資詐騙罪,,且集資參與人中中老年人居多,依法應予懲處,。

根據(jù)5名被告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作用及其他量刑情節(jié),綜合本案系在陜西省高級人民法院判決宣告以后,,刑罰執(zhí)行完畢以前,,在判決宣告以前沒有判決的其他罪,依法實行數(shù)罪并罰,。

故分別與其前判犯集資詐騙罪被判處的刑罰合并執(zhí)行,,判處5名被告人有期徒刑十四年至六年不等,并處罰金人民幣七十八萬元至二十五萬元不等,;責令5名被告人向集資參與人退賠違法所得5363806元,。

來源:金鳳法院、長沙打非專線

編輯:陳如婧

三審:廖英武

閱讀下一篇

返回資興新聞網(wǎng)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