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了,,袁老的種子精神灑滿人間……

來源:三湘風紀 編輯:袁冰 2024-05-24 19:42:30
—分享—

袁隆平:“人就像種子,要做一粒好種子”

袁隆平院士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利用水稻雜種優(yōu)勢的科學家,。他不僅讓中國人將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還為世界糧食供給作出巨大貢獻。他常說“人就像種子,,要做一粒好種子”,,他用一生為這句話寫下了最好注腳。

躬耕田野,,矢志創(chuàng)新

袁隆平在一封寫給母親華靜的信中寫道:“無法想象,,沒有您在我的搖籃前跟我講尼采,講這位昂揚著生命力,、意志力的偉大哲人,,我怎么能夠在千百次的失敗中堅信,必然有一粒種子可以使萬千民眾告別饑餓,?他們說,,我用一粒種子改變了世界。我知道,,這粒種子,,是媽媽您在我幼年時種下的!”

袁隆平6歲時去游覽離漢口不遠的神農洞,,在母親的引導下,,他向炎帝神農氏的塑像恭恭敬敬行了三鞠躬禮,此行在他心里深深留下了糧食珍貴和民生疾苦的印象,。父母尊重他的高考意愿,,讓他報考了農學系,他從此走上了艱辛的農業(yè)科研道路,。上下求索路上,,他沒有被某些國際權威專家的判斷干擾,經過無數(shù)次試驗,,最終成功研發(fā)出三系法雜交水稻,、兩系法雜交水稻,、超級雜交水稻,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當代神農氏”,。為了培育雜交稻,,他多年堅持春在長沙、秋在南寧,、冬在海南,,甚至將珍貴種子在火車、輪船,、飛機上浸種,,利用體溫催芽,爭分奪秒地與時間賽跑,。時間一長,,袁隆平的腸胃病越來越嚴重,身體越來越瘦弱,。大家擔憂他的健康,他卻笑著回答:“這有什么關系,,體重減輕一點,,下田還方便些!只要雜交稻能夠培育成功,,就是豁出生命,,也心甘情愿!”

當年,,袁隆平在得知兒子袁定陽決定報考農學系時,,特意交代他:“從事這一行,就意味著吃苦,,也不要想著升官發(fā)財,。”袁定陽如愿進入農學系學習,,在大學里他一直都是科研小組的組長,,帶著一群同學沒日沒夜駐扎在農田和實驗室,做出了十分優(yōu)秀的成績,。直到畢業(yè)工作之后,,同學們才發(fā)現(xiàn)他是袁隆平的兒子。袁定陽三十年如一日地投入雜交水稻的研究工作中,,已成為雜交水稻分子育種的首席專家,。

正所謂“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袁定陽的妻子段美娟同樣出身農學專業(yè),。1997年,,段美娟應聘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崗位,袁隆平擔心女孩子吃不了苦,,本想拒絕,,但段美娟卻憑借著自己扎實的專業(yè)知識和在田間地頭的堅韌拼勁打消了他的顧慮。受公公影響,,段美娟也覺得在稻田里風吹日曬做科研是一種幸福,。

節(jié)儉躬行,以身作則

袁隆平曾說:“我從沒有想過豪華的生活,,對物質上的享受看得很淡,,因為我沒有時間和精力去想這些東西,在家里也從來不管錢,?!?987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向他頒發(fā)了科學獎,,他將1.5萬美元獎金全部捐獻給國家作為雜交水稻獎勵基金,,以獎勵在這一領域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科學工作者。袁隆平對記者說:“成績與榮譽歸功于祖國,,祖國利益高于一切,!”2001年,袁隆平出席香港中文大學授予他榮譽理學博士的儀式,。儀式前一天,,袁隆平拉著同伴到地攤上買了一條僅16元的領帶。當時,,兒子兒媳正好在此地讀書,,聽說后立即買了條名牌領帶送到父親下榻的賓館,囑咐他明天出席儀式時系上,。但第二天,,他還是系上了自己買的領帶出席儀式,事后將名牌領帶留給了兒子,。

袁隆平對童年的一件事一直記憶猶新,。有一次他在嘉陵江邊撿回一塊河流石,高興地將它作為鉆石送給喜歡收集石頭的媽媽,。媽媽告訴他:“這是一塊漂亮的河流石,,但它不是鉆石。鉆石的色澤真實而自然,,質地非凡,。同樣,人生的色澤倘若是真實而自然的,,那么他的氣質也是非凡的,?!痹∑絾枺骸笆裁词侨松纳珴赡兀俊眿寢屛⑿卮穑骸疤摌s不是,,浮華也不是,;得意的臉不是,驕傲的心也不是,;名位不是,,權勢更不是。人生的色澤不是別的,,而是專注于自己所從事的事業(yè),,這是最美好的道德品格?!?/p>

樸實無華的家風在袁隆平家中流傳至今,。袁隆平的三個孫女也十分低調,從不炫耀自己的家庭背景,,衣著樸素,,謙卑有禮,她們深知:“爺爺身上有太多太多值得我們傳承和學習的地方了,!”決心長大后也要成為像爺爺那樣的人,,做到“一生專心做好一件事,并在其中尋找到人生的真諦與價值”,。

來源:三湘風紀

編輯:袁冰

二審:林依娜

三審:廖英武

閱讀下一篇

返回資興新聞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