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文化 | 憶屈原之廉潔

來源:三湘風(fēng)紀網(wǎng) 編輯:何城基 2022-07-14 23:10:39
—分享—

再過月余,又到了“劍掛菖蒲,,香飄角黍”的時節(jié),。每逢端午,藍墨水上游的汨羅人民會在屈子祠舉行隆重的祭屈大典,,在汨羅江上賽龍舟,,家家戶戶吃粽子,、插艾葉、佩香囊......這個特殊的節(jié)日承載了人們對屈原無盡的緬懷與紀念,,展現(xiàn)了人們對民族文化的弘揚和傳承,,寄托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政治家屈原主張對內(nèi)舉賢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lián)齊抗秦,,卻遭到了貴族的排擠,被楚王流放至沅湘流域,,但屈原仍然堅定不移的與惡勢力斗爭,,絕不隨波逐流。當楚國被秦國攻破后,,屈原懷著對國家的眷戀,、對蒼生的悲憫縱身一躍,投入了滔滔的汨羅江水之中,。

我們熟知屈原“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的憂國憂民情懷,“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奮斗求索精神,,“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清正廉潔情操,。其實廉潔一詞,,最早就出現(xiàn)在屈原的《楚辭》中,《楚辭》有云:“朕幼清以廉潔兮,,身服義爾未沬”,,《卜居》則云:“寧廉潔正直以自清乎”,可見屈原是我國歷史上最早的廉潔倡導(dǎo)者,,他更是用一生在踐行廉政,。他潔身自好、忠誠于民,,寧愿懷沙自沉汨水,,也不愿與世俗塵埃同流合污。

跨越歷史的長河,,屈原清正廉潔的精神仍然有著很深刻的學(xué)習(xí)意義,,這是每個時代都不能舍棄的精神內(nèi)核。我們在緬懷屈原的同時,也要將“廉潔”二字牢牢銘記心間,,尤其是廣大黨員干部,,要提升廉潔從政意識和拒腐防變能力,常懷敬畏之心,,常修從政之德,,讓屈原的廉潔精神在汨羅江畔發(fā)揚光大。

來源:三湘風(fēng)紀網(wǎng)

編輯:何城基

二審:李科

三審:廖英武

閱讀下一篇

返回資興新聞網(wǎng)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