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興新聞網訊(記者 李杰)不久前,,在郴州市舉行的“踐行初心使命,決勝脫貧攻堅”先進典型表彰暨先進事跡報告會上,,州門司鎮(zhèn)黨委書記謝彪受到了表彰,。
謝彪2015年到州門司鎮(zhèn)工作,當時,,州門司鎮(zhèn)有10個省級貧困村,,貧困戶 1554戶3951人。謝彪說:“當時大家都對前景缺乏信心,,覺得我們是天生的,,天生就這么偏遠,天生就條件這么惡劣,,天生就沒有好的資源,,所以大家普遍缺乏信心。”
州門司鎮(zhèn)山高路遠,,交通不便,,本地人往外跑,外地人不愿意來,。產業(yè)得不到發(fā)展,,不僅是群眾的口袋空蕩蕩,村支兩委的戰(zhàn)斗力也日漸渙散,。
謝彪上任后,,迅速結合當地實際情況,與班子成員,,與村干部,、群眾多次商量,最后決定在全鎮(zhèn)上下采取“支部+公司+貧困戶”的模式,,建立25個“支部農場”,,以村部為平臺,提前整合轄區(qū)資源,、提前化解好糾紛矛盾,,讓村內的產業(yè)發(fā)展基礎條件更為堅實,。
丹坳村內本來有80畝荒田無人打理,通過支部農場平臺的流轉,,荒田變成了致富魚塘,,還容納了多名貧困戶務工加分紅。“以前村里面沒有參與進來,,老板來我們村上投資,,就好像菜市場買菜一樣,好零散,,現(xiàn)在我們通過支部農場,,把拋荒的土地全部流轉過來,提供了一個平臺,,就好像在飯店里點菜有菜單一樣,,他愿意點哪塊,就點哪塊,。”丹坳村的村支書周海龍說,。
“支部農場”模式開展以來,州門司鎮(zhèn)先后發(fā)展了4千畝生姜,、1萬畝東江梨,、4萬畝油茶等產業(yè),聯(lián)結了近600戶貧困戶,,讓全鎮(zhèn)三分之二的村集體經濟收入達10萬元以上,,徹底消除了經濟空白村。周海龍說,,現(xiàn)在通過帶動盤活,,土地流轉及山上的楠竹開發(fā),現(xiàn)在村集體經濟從三萬九已經達到了十二萬多元,,每年的收入,,基本上翻了幾番?!?/p>
抓產業(yè),,促脫貧,抓黨建,,聚民心,。在丹坳村進村口,周海龍的電話和姓名被高高掛起,,一句有事找黨員,,讓黨群,、干群的關系更加密切,,現(xiàn)在一共有120塊這樣的標牌分布在全鎮(zhèn),。州門司鎮(zhèn)的辦公室主任袁孟彪告訴大家,有困難的時候,,可以直接撥打上面黨員的電話號碼,,讓黨員幫忙解決一些生活生產當中的困難?!?/p>
謝彪來到州門司鎮(zhèn)工作以后,,村主任的任務更重了,村支部這個平臺更多樣性了,,但更令人欣慰的是,,老百姓的滿意度也越來越高了。
袁孟彪說:“我們現(xiàn)在全鎮(zhèn),,總共接到這種求助電話是500多個,,其中貧困戶就有200多個,解決了貧困戶一些生產性困難有80多起,,生活性困難有140多起,。”
由于工作地偏遠,謝彪又一心撲在脫貧攻堅工作上,,回家的時間寥寥無幾,,“我的妻子覺得別人都是把自己的兒子往長沙,郴州送,,我就把兒子從市區(qū)往鄉(xiāng)下轉,,她覺得特別不可理喻,后面是帶著她到我們州門司走訪了一些貧困戶以后,,她就真的感動了,,她覺得還有這么貧困的人,我們扶貧的任務確實有這么重,,后來她也是非常理解和支持,。”后來,謝彪甚至還想讓當老師的妻子帶著孩子一起來州門司支教,。
目前,,州門司鎮(zhèn)已有1114戶3139名貧困群眾圓了脫貧夢,10個省級貧困村全部脫貧出列,,貧困發(fā)生率由9.68%降至0.85%,。